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央行回应信贷投放、实际利率、物价等热点问题
作者:小微 发表于:2024年04月18日 浏览量:6999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婧 北京报道  4月18日,国新办就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举行发布会,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以及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央行回应信贷投放、实际利率、物价等热点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朱鹤新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强引导信贷均衡投放,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今年一季度贷款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水平回归,为未来三个季度的信贷增长留足空间。

数据显示,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是390.3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12.93万亿元,同比减少1.61万亿元。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受上年高基数的影响。

对此,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表示,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在稳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同时,避免过度冲高导致后劲不足,有助于增强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

需要看到的是,一季度信贷结构在持续优化。3月末,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3%、13.5%和10.7%,均明显高于9.6%的全部贷款增速。此外,融资成本也实现稳中有降。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71%,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

朱鹤新认为,总体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人民银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正在进行制度设计

朱鹤新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五篇大文章”以及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增长保持较高水平,融资可得性明显提升,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他进一步表示,经中央批准,人民银行已经成立了信贷市场司,正在牵头推进做好“五篇大文章”。下一步,将从政策框架、激励约束、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筹划,推动形成“1+5”政策体系。1是总体制度设计,5是“五篇大文章”的各自举措。目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3篇已有一定基础,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领域正在抓紧进行制度设计。

二是通过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用好新设立的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和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改造。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至单户授信不超过2000万元,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投向普惠领域。推进完善相关领域金融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健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评估机制。

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发挥自身组织、管理和技术优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增强服务科技、绿色、中小微企业的能力水平。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度和普惠性,积极推进科技、绿色等区域金融创新改革试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服务模式。

邹澜补充,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既是落实中央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金融业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但是,金融业务本身是有着巨大惯性的,在优化内部考核目标和机制、提升产品服务质效等方面,还有一个能力建设的过程。

邹澜表示,为了激励金融机构更快优化信贷结构,近段时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创新业务,在原有再贷款的基础上,以优惠利率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设立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激励,为金融机构短期可能增加的一些经营成本给予一定补偿。

从运行机制看,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自担风险,向企业发放贷款;然后才是人民银行根据商业银行的申请和实际贷款情况,发放再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改变商业银行贷款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业务属性,不是中央银行直接或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

从实施原则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截至2024年3月末,工具总量是7.5万亿元,大约占央行总资产的17%;存续工具数量10项,已在不断整合优化;支持领域实现了对“五篇大文章”的基本覆盖。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坚实支撑

人民币汇率也是本次发布会的热点。朱鹤新介绍,一季度,中国所有的货物贸易跨境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近30%,人民币已连续四个月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份额又有了新的提升,将近达到4.7%。

谈及外汇形势,朱鹤新直言,今年以来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出现反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一些货币汇率波动有所加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也出现波动,但对一篮子货币事实上是保持稳定的,在稳定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升值。截至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9.78,比上年末涨了2.4%。

朱鹤新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和决心是不会变的,人民币汇率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汇率稳定的基础其实跟经济面有很大关联,一季度经济呈现回升向好势头,这也体现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从短期看,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多个领域边际得到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这将有力对冲外部扰动因素,对人民币汇率是有支撑的。同时,我国外汇市场成熟度也在持续提升,韧性在不断增强,所以人民币汇率走势会双向波动、相对均衡。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经营主体的风险中性意识也将显著增强。从调研结果看,经营主体的避险意识在不断增强,运用外汇衍生品等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在提升。

“人民币跨境收付稳步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有坚实的基础。我们始终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朱鹤新强调,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既注重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会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高度关注外汇市场形势变化,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对物价和实际利率还需综合研判

谈及市场热议的实际利率,邹澜解释,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所以它既和名义利率有关,也受到通胀形势影响,这两年名义利率是在持续降低,为促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内需是偏弱的,物价低位运行,这个情况是同时存在的。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CPI同比增长0%,其中1月至3月CPI同比增速分别为-0.8%、0.7%、0.1%。“从未来走势看,我们认为CPI会在低位缓慢回升。”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此前表示。

邹澜明确,人民银行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高度关注通胀指标的特点与走势。考虑到当前物价处于低位,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所以还需要有更加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他还指出,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以及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过程之中,不同领域的经济金融指标的分化会显著加大。除了看平均数,还要分结构来看,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存在差异的,同时产品价格的涨跌幅度也是不同的,这样感受到的实际利率是不一样的。

邹澜的观点是,对于目前一些属于需要从紧配置金融资源的领域,实际利率稍微高一些,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企业控产能、去库存,这也符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量上保持合理充裕,结构上有增有减”要求。

“总的来说,对物价和实际利率的情况还是需要综合的研判,未来会结合经济回升的态势、通胀的走势以及转型升级的推进,继续密切观察。”邹澜认为,既要根据物价变化与走势,将名义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也要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需要等,避免削减结构调整动力,防止利率过低、内卷式竞争加剧或者资金空转,避免造成物价进一步降低,相互之间陷入负向循环。